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津津乐道 > 正文
山东发放企业职业培训补贴资金超过3亿元 培养新型学徒超过6万人
2021-08-30 17:16:28 来源:齐鲁晚报 编辑:

突出企业主体 深化产教融合

企业新型学徒的培养对象为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人员及其他有培训需要的职工。从2019年起,我省面向各类企业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由企业主导,对新入职技能岗位员工和转岗职工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按规定对企业给予每人每年4000—6000元的职业培训补贴,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调动企业培养积极性。截至目前,全省培养新型学徒超过6万人,发放企业职业培训补贴资金超过3亿元。

企业自主确定培训人员。由企业根据生产任务实际,选定培训学员,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培训目标、内容与期限、考核评价和双方权责等内容。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国重汽集团旗下最大的生产基地,整车装配在企业生产制造中起到关键作用。公司立足主业发展需要,率先选定汽车装调工作为培养工种,在全公司范围内遴选学徒人员,重点选拔个人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劳动纪律好、有一定操作经验的年轻职工进行培训,确定了80名高级技工的培养计划。

企业自主确定考核方式。坚持“谁用人、谁评价”,以“企业满意、企业认可”为出发点,将考核认定权力交给企业。学徒培训期满,企业对学徒培训期间的表现情况和培训结果是否合格出具书面考核鉴定意见,作为培训考核的主要依据,切实提高企业满意度。例如济南润华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制发了《润华汽车维修技师分级认证管理办法》,搭建了技术一线专业技术通道,建立健全技术一线的培养、评定、激励及保留机制,将新型学徒制培养鉴定考核结果与维修技师专业定级直接挂钩,对应级别实现专业定级直通化。

突出工学一体 创新培养模式

注重“岗位需要”,突出就业导向。实施过程中依据企业生产及学徒工特点,由企业导师及学校教师组成的“双师”团队开展深入研究,坚持“开放、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原则,采用“讲授、观摩、示范、实操、岗位指导、多媒体、在线学习、在线辅导、自学”等教学组织形式。

注重“现场教学”,提高学习兴趣。按照“企校双制、工学一体”培养原则,实行“集中理论培训+现场实际操作”“教师下车间,师傅进课堂”等授课方式,实现理论学习与现场教学相统一、疑问解答与实操演示相统一、实际操作与现场指导相统一。济南二机床高级技工学校与合作企业按照“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员实际水平、贴近企业实际需要、贴近企业生产现场)组织培训,使培训过程能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真正实现从“学”到“会”的跨越。

注重“课程改革”,实现灵活多元。改革传统的单一理论知识教学模式,使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相结合。增加互联网平台授课方式,确定专门互联网平台,推出网上教学,学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安排时间上网学习,完成作业及任务。实操课程以“师带徒”的形式完成,师傅手把手带徒,使工作变学习,学习促工作。山东工业技师学院使用线上培训平台“云学习”,结合企业人员培训需求确定线上课程内容,安排专业老师录制课程,并结合培训测试和课后练习检验培训效果。

突出考核激励 提高培训质效

注重规范管理。从企业生产一线学员实际出发,着眼于探索“学生、学徒、员工”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坚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严格按照各职业(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共同设计培养方案、共同配置教学资源、共同开发培训课程、共同开展学徒培养。

实行双向评价。设置教学评价反馈机制,由学员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和反馈;建立学员“奖励基金”,根据考核成绩给予激励;积极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和激励作用,给予企业每人每年4000-6000元不等的职业培训补贴;督促企业和技工院校建立学徒培训投入机制,承担带徒任务的企业导师享受导师带徒津贴,津贴标准由企业确定,院校对培训教师支付一定数量劳务报酬,有效提高企业导师和院校教师带徒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对象均为企业的签约职工,把自己的人培养出来自己用;培养目标、内容和考核标准体现了企业的意志,由企业自己说了算;又有政府、学校的人力、财力支持,企业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蓬莱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在享受到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政策红利”后,做出了简要而准确的总结。

实践证明,企业新型学徒制是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需求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我省深化技能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发展,充分发挥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体作用,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院校参与的原则,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和山东省“金蓝领”培训项目,进一步整合企业与技工院校资源,实行企业实训基地和院校培训基地“双基地”、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双师”联合培养,打造“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刘海鹏)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