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6时,一辆垃圾清运车行驶至洪山区关山街葛光社区旁,无需进入社区,即开始清运作业。上月,该社区全新的垃圾分类转运房正式投入使用,自此居民们在社区内,再也不见转运车身影,而果皮箱等垃圾储存装置,也有了专门室内清洗区。
据悉,自去年以来,关山街在葛光社区、碧水社区等10个老旧社区,取缔老旧破损的垃圾集中设施,打造样板间式的垃圾分类转运房,全面改善老旧社区人居卫生环境。葛光社区这座垃圾分类转运房,就是其中的“样板间”之一。
垃圾转运房两侧开门
转运车不进小区即可作业
“现在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居民对环境卫生认可度也更高了。”葛光社区党委副书记鲁婷告诉本报记者。
拥有1100多户居民的葛光社区,建成于2002年前后。1日,记者在社区内看到,新建的垃圾分类转运房紧邻小区外墙,设有前后两处进出通道,分别连接小区内部和外部马路。
鲁婷介绍,在该社区垃圾分类转运房建设中,关山街道相关部门和社区曾多次考察研讨,最终确定将转运房打造成无接触式摆渡站。“社区内垃圾清理,从小区内侧通道进入,外来转运车则从另一侧进入,不驶入社区内部道路即可完成作业。”(潘玉华李涛)
社区副主任梅英华说,通常情况下,转运车清晨6点左右会到达小区开始工作,“不走社区内部道路,既能减少噪音扰民,也更大限度避免垃圾暴露”。
73岁的居民周毓林在此居住了约20年,见证了社区垃圾集中设施,从最初露天水泥池,到铁质垃圾箱再到垃圾分类转运房的转变。“小区环境越来越好,现在连垃圾车都不进来了,我们住在这里,真是越来越开心!”
打造“样板间”
社区环卫清理更加高效干净
在该社区垃圾分类转运房里,记者看到,约10平方米的操作间内,地面墙面均铺设有瓷砖,并安装自来水管和排水设备,十余个果皮垃圾桶整齐排列在内,待清洁后,重新投放入社区使用。
57岁的刘复莲是葛光社区的环卫工。她说,上月,该垃圾分类转运房投入使用后,她的工作强度较以往有了明显减少,而工作效率却显著上升。
此前,该社区使用的垃圾集中收纳设施,是被称之为钩臂箱的大型铁质垃圾箱。刘复莲每天需将分布在小区各处的果皮桶推至钩臂箱,靠肩扛腰顶,方可将沉重的垃圾倒入钩臂箱内,再由转运车处理。“不仅费力,而且垃圾容易撒漏。”此外,钩臂箱露天清理时污水蔓延,影响小区卫生。
而如今,刘复莲的工作轻松了不少。每天只需将果皮桶推至垃圾房内,等待转运车集中转运即可,随后在操作间内清理果皮箱。“房内有供水、排水设备,而且在室内,工作既方便也卫生,条件好多了!”
“我们希望通过打造样板间式的转运房,在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带动更多社区,提升环卫工作成效。”关山街道办副主任杨元兵介绍。据悉,关山街近期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定期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下沉党员及居民群众开展义务大扫除,全面提升重点场所管理水平,聚焦环境卫生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并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市容环境和卫生综合质量。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