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天津滨海网>津津乐道 > 正文
外媒关注中国天眼向世界开放,引记者盛赞
2021-01-20 14:33:26 来源:腾讯网 编辑:

2020年12月初,美国的阿雷西博(Arecibo)大型射电望远镜坍塌的消息轰动一时。世界各地的天文学家、科研专家们无不扼腕惊呼,即使早在12月毁灭性的坍塌发生以前的数月,阿雷西博就已经发生了严重事故,严重到任何的维修安排都将危及维修工人的生命安全,以至于原定11月的拆除计划,拖到12月,最终得到这样惊世骇俗的最后一瞥。

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建成于1963年,口径305米,落成之日起,就顶着世界最大单孔径望远镜的帽子。直到2016年7月,中国宣布建成口径500米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这一头衔当即易主。直到全毁,阿雷西博望远镜,在射电天文学、大气科学、雷达天文学等领域均有所建树,但是毫不夸张地说,阿雷西博能为人类做的,FAST也可以。

而阿雷西博可能不愿意做的,比如外国科学家对阿雷西博的使用权,要提交研究计划交由独立的科学委员会评估,方可奏效。而位于中国的FAST射电望远镜,在成为了全球唯一的“天眼”之后,立即宣布,从2021年起,中国“天眼”FAST向全世界科学家开放,这种大公无私的态度,比起天眼本身,或许更受关注。那么,像阿雷西博和FAST这样的天眼能够做什么?

寻访外太空、并展开科学研究

1974年,美国的拉塞尔·赫尔斯和约瑟夫·泰勒通过使用阿雷西博望远镜发现了第一个脉冲双星系统。泰勒等人通过精确地测量射电脉冲双星轨道周期的变化,间接证明了引力波的存在,从而验证了广义相对论。赫尔斯和泰勒也因此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同年,阿雷西博望远镜,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M13球状星团,发送了一串被称为“阿雷西博信息”的二进制讯号。讯息内容包括1-10十个数字、DNA所包含的化学元素序号、核苷酸的化学式、DNA的双螺旋形状、人的外形、太阳系的组成、望远镜的口径和波长。可以说,将人类当时的所有外在数据都介绍了出去。

FAST迎来首次外媒专访,引记者盛赞

此次前往中国参观“天眼”的是美媒CBS的亚洲签约记者英若明。他向观众解释说:“中国工程师们,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组合拼合超过4000片铝板,建造出这一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的巨型射电望远镜,来接收来自宇宙的神秘射电爆发,以搜寻地外生命。”

采访中,CBS记者英若明(Ramy Inocencio)感叹道:天眼的核心装备馈源舱,是真正的“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this cosmic eye):这个由6根钢索拖动的平台,专门负责收集由望远镜反射面接收到的外太空信号。而令人惊奇的是,由于采用了轻型支撑系统,中国天眼馈源舱仅有30吨重。相比之下,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尚未坍塌之时的馈源平台,有近千吨重。

此外,令英若明感到有趣的还有一件事——那就是特别开设的电磁波宁静保护区。在这里,天眼周遭方圆5公里之内,都属于‘电磁波宁静保护区’,他指出,这是“因为科学家们希望接收到的是数百万光年之外的电磁波,而不是附近路人的手机信号。”

正如澳大利亚物理学教授约翰·迪基(John Dickey),面对中国独有“天眼”的现状时说:“毫无疑问,中国已经成为与美欧并驾齐驱的一个全球科学研究中心。他们的科研技术,与世界上任何先进国家相比,都是先进的、有创造力的、有组织的。”

去年12月14日,《自然》收录了中国天眼FAST望远镜在快速射电暴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帮助天文学家第一次观测到位于银河系内的快速射电暴,极强磁场中子星,也同时被证实为目前唯一可以产生快速射电暴的天体。

从此,世界将通过中国之“眼”来观测外太空的奇景、寻访外太空可能存在的生命信号,这是全人类共同的探索,共同背负着的使命。同时,我们从此次事件中,西方罕见的表态,真正的强国之路,也唯有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来,凭借自己的实力,超越国外,才能够让西方众人,心悦诚服地说出中国第一这样的话来。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天津滨海网"或电头为"天津滨海网"的稿件,均为天津滨海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天津滨海网",并保留"天津滨海网"的电头。